如何怼那些说“真丑”的人
一个以结果为导向、习惯理性思考的产品经理一般不会直接拍设计师的产出物–设计稿。这不仅仅是尊重设计师的专业性,更是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的具体表现。但实际上说设计稿真丑这种事并不罕见,你我身边都经常发生,也许是老板、也许是客户、也许是工程师,也许是任何人。这些人凭借自己的经验、审美直接给予设计师的产出物–设计稿一个定性的评价,并且可以煞有介事的说出很多理由,甚至可以迅速纠集出一群帮凶并以意见领袖自居。美名曰:我只代表个人观点如何如何、一看就如何如何、这还用说如何如何、大家肯定都觉的如何如何。
设计这件事本身是感性的,也许存在金线、存在审美水平。但产品经理不应该感性的面对设计,而应该直指用户体验的结果数据,用开放的心态、专业的方法面对感性的设计。这原本只是一个朴素的方法论,但实际做起来却经常因为职级、话语权、气场等原因变了味道。设计的美丑、用户体验的好坏,首先应该尊重专业意见,其次应该以结果数据作为判断依据。
其实反过来想想,这些说“真丑”的人其实挺可怜的,所谓的“愚昧”不过如此。他们这些人到底犯了什么错?实在不爽的时候如何直接怼过去?或者说如何去尝试说服他们?如何才能避免自己成为一个“愚昧”的人?这才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我大致从专业角度和人性角度两个方面去试图解答上述疑问。
一、专业角度
1、不明白统计学中基本概念
抽样是统计学中的一个基本方法,解决的是当目标受众很大时,如何科学的取得样本的问题。实际的意义是,在统计学的范畴内,如果样本量不足够大、取得样本的方法不够科学,这样得出的结论是无法保证正确有效。再换一个角度说明,定性调研和定量调研都是常用的调研方法,但定性调研的结论往往只能用于参考和验证,定量调研的结论往往可以用于结论。不明白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往往会出现各种看上去正常但实际匪夷所思的情况,比如:我自己如何如何,我身边的人如何如何,我觉的如何如何。
2、不明白数据的价值
所谓视觉好看、交互方便、体验优秀,这些看似感性的产品目标,都是可以用数据指标衡量的,实际上也必须用数据指标去衡量。如果不用数据指标去衡量,那就是自娱自乐的自嗨。那些以老板觉的好、自己觉的好、畸形样本量觉的好的做法基本上可以认定为耍流氓。
3、不理解事物的内在特性
粗暴对比也是“愚昧”们惯用的手法,每个产品都有其内在特性,不同产品之间不能进行粗暴对比。表现是在讨论中祭出某某大厂产品就是这么干的!某某竞品就是这么干的!某某经典语录就是这么说的!别人的经验当然可以借鉴,但经验真的不那么靠谱,并且前提是先要整明白自己的内在特性。
二、人性角度
1、把权利当能力
把权利当能力是比较直白的说法,比较委婉的说法是不尊重专业能力。人会因为某种能力而获得权利,可能是专业能力,也可能是态度、韧度,甚至可能是运气、溜须,无论因何获得权利都是某种能力的体现。但任何人都不是万能的,领导在某些方面能超越常人并不意味着能在所有方面都超越常人。手握权利的人非常容易把自己手里的权利当能力,在自己并不擅长、也没有投入很多精力和时间的领域里指手画脚。
2、自以为是
仅仅把权利当能力还不足够可怕,其升级版是自以为是,也就是不能理性的看待自己。把权利当能力是人性,不太容易避免,特别是当某种权利过大时。但如果理解任何人都存在局限性这件事、能够客观的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就不会造成大的伤害。在这条路上一意孤行,这是格局太低的问题,直接的结果是很难和这类“愚昧”们有效沟通。
3、缺乏逻辑
确实有一些人考虑事情、表达观点缺乏逻辑,这是基本素质和认知能力的欠缺。比如表达的观点没有逻辑支撑,当其他人深究时对话一般会以“我就是这么认为的”、“就是这样的”等主观论述陷入尬聊。比如前后表述不一致、无关联甚至混乱,在其他人的追问中一般会发生约说越糊涂、观点发生反转等结果。
当你发现自己在认知能力上可以碾压对方的时候,你一定会觉的那些说“真丑”的人其实挺可怜的。在面对此类人和事的时候,无需感觉被侮辱,也不用愤怒,应该冷静的想想该如何怼他们。首先要判断一下对方是不是一个可以有效沟通的人,无法有效沟通的人基本上就可以放弃治疗了。其次是判断一下对方的问题出在哪里,是专业有问题还是人性有问题,具体是什么问题。再次就是尝试用单点突破的方式和对方沟通,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当然最好是一对一的私聊。无论努力在哪个阶段受阻,也无需懊恼和愤怒,这个世界里的人就是这样,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