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本书我都想读
最近读书有点发疯,阅读清单越来越长,在豆瓣的想读列表里好像已经有二百多本书了,真不知道结果会如何。而且我有一个同时读很多本书的习惯,无论书多么诱惑我,我基本都不会一气呵成。印象里只有上学的时候读金庸的武侠会一气呵成。因此有很多书签,读到一半的时候经常放下去读别的书或是去做别的事情。然后过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以后从书架上抽出来继续读,虽然我现在记性不好,但一般都可以很顺利的继续读下去。这样的结果就是我的不少书里面都夹着书签,然后我慢慢的陆续把它们读完。
比如《可卡因传奇》,我应该读了快两个月了,现在才读到20世纪70年代可卡因开始大范围在全球特别是美国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吸可卡因,但他们并不知道这种白色粉末真实的实力。这让我觉得世界永远都是在危险中,天灾人祸难以抵挡。
无意中看到“2006年违规图书”,无论从一个一般的好奇的中国人来说,还是从一个喜欢阅读人来说,我都应该想读这几本书,确实我是非常想读的。不过我知道即使是所谓的禁书,内容同样会乏味可陈,不会短兵相接、刺刀见血。永远都会有我们无法知道的东西。虽然如此,我还是想读这几本书,特别转列如下,出处已经无处寻觅:
最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在一次宣传和出版工作会议上宣布了《2006年违规图书》,宣布8种图书为越过线的出版物,要求封杀。被禁的书单如下:
晓剑的小说《沧桑》(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时间跨度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刻画了霍达东如何带领农民造反,靠砸仓抢粮、红匪游击而成为共军将领;1949年之后,当上副省级高官的霍达东却完全不适应毛时代的官场,最后落得功败垂成。书中涉及到中共在延安时代种鸦片。
朱凌的报告文学《我反对:一个人大代表的参政传奇》(海南出版社2006年版),记录了一位民间人大代表姚立法的坎坷竞选之路,他连续12年自荐竞选,屡败屡战,永不退缩;他在人大会议上敢于一次次大声地喊出“我反对”!
章诒和的《伶人往事》(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通过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的浮沉,写出了那些名动一时的戏剧名角怎样被毛时代的政治所淹没,京剧这门古老的艺术又是怎样在政治的糟蹋下凋零。京剧的辉煌声明由一代名角谱写,文化革命革掉了名角和京剧的命。
国亚的回忆录《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家族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讲了一个家族的150多年的沉浮(1850年——2004年),有评论称之为“一部能让千百万人流泪的人民信史”, 特别是作者记述他所经历的1989年的学运。
袁鹰的回忆录《风云侧记——我在人民日报副刊的岁月》(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6年版),以亲历讲述了《人民日报》在1949年一系列政治运动的角色,批判《武训传》和《红楼梦研究》运动、胡风事件、反右、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拨乱反正等重大历史事件;记录了反右中巴人、徐懋庸、吴祖光等人,文革中的邓拓、吴晗、廖沫沙、夏衍、唐弢、孟超、陈笑雨等人的悲剧命运;还记述冰心、胡乔木、周扬、林淡秋、袁水拍、赵朴初、赵丹等人。其中的真相和是非,加上作者多年来珍藏的信件、手稿、照片,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旷晨编的《年代怀旧丛书》,分为50年代、60年代(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6年版),70年代和80年代(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记录了50年代的没收官僚资本、控制物价飞涨、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三反五反、大跃进运动、西藏和平解放、创建人民公社,庐山会议;60年代的饥饿记忆、学习雷锋、学大庆、学大寨、原子弹爆炸、文化大革命、破四旧、大串联;70年代的上山下乡,批林批孔、周、朱毛死亡、天安门事件、四人帮”的垮台、中越之战、平反冤假错案;80年代重大新闻事件、有影响的电影、电视剧、歌星、书籍。
胡发云的小说《如焉》(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年版),触及到网络时代的真实中国,记录了SARS危机和孙志刚事件中的众生态,有官场的黑暗,官权的谎言,官员的势力,也有知识分子的犬儒化,老一代的深切反思,中年一代良知者的呐喊。
朱华祥的小说《新闻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版),记录了中国新闻界的种种丑态,被评论界誉为新闻官场现形记。
章诒和女士发表了“我的声明和态度”,对新闻出版署封杀她的书表示不满和批评。沙叶新老先生发表文章,公开指责出版署的行为既侵犯出版自由,也给执政党抹黑。特别向大家推荐这8本书,支持章诒和女士捍卫自己言论、表达和出版权利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