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的分享

Icon

大徐

哥,我们将何去何从呢?(2)

有关音乐。

最近百度文库和作家的事儿开始沸沸扬扬了,我的身份有点特殊,先不说书,说说音乐吧。对于我来说对音乐的需求并不比文字更低,我甚至觉得音乐更适合抒发情感以及享受生活,不过音乐的问题是有点飘、产品没有那么成型的质感,数字化以后也更具有替代性,这几点和书是截然不同的。我对音乐的爱不是那么直接,音乐的产品无论是黑胶唱片、磁带、CD、DVD,都还是只能看到一个躯壳,无法像书那样直观的看到。MP3对我来说好像足够用了,数字化的音乐对我来说也是完全可以替代具有产品形态的音乐的,虽然我也一直想发烧一把,在静静的空间里面可以体验音乐之美,但至少现在MP3够了。

总的来说,我最近这几年几乎没有花钱买过唱片,不过也不是铁公鸡,我花了不少钱在现场上。大的现场没有,都是小场,livehouse类型的,对音乐的消费仅限于现场。我和很多人一样从网络上免费的下载MP3,用百度MP3搜索,用虾米,用电驴,几乎我想找的音乐都可以下载到。我用MP3随身听,上下班的路上经常听歌,车里也永远有一张装了不少MP3的8GU盘,听歌的场景仅限于此。虽然家里有不少正版和盗版的CD,床头也有一个CD播放器,也还存有一个CD walkman但很少听。

1,买过很多磁带
还是从高中的时候,我家有了第一台能放磁带的收音机,我记得那是飞利浦的。也是从那时候,我开始钟情于音乐,尤其是摇滚乐。那个时候北京海淀图书城里面还都是卖书的和卖磁带的,北京的大街上也到处都是音像店,虽然也有很多CD卖但更多的还是磁带。于是那几年我买了不少磁带,现在家里已经没有能放磁带的家伙式儿了,但还都一直留着,很多磁带还包着个用挂历包的皮儿。这些磁带,无论是10块1盘还是10块3盘,都是对音乐人付出的回报,或多或少他们从我这里获得了收入。

当时其实也有其他的渠道得到音乐,一是电台广播,直接就能听,不过就是自己没的选罢了。二是翻录,从音乐广播里面录或是翻录其他磁带,这两类翻录的事儿我都干过,尤其是从广播里面翻录。高三的时候北京的97.4每周四下午都有个节目叫“吉他声”,时间都是上课的时候,但我几乎期期不拉,是用随身听录下来,以后反复听。也就是这段时间,让我大开了眼界,原来世界上有那么多牛逼的人和牛逼的音乐呢。

现在家里早就没了磁带播放机,有个walkman送给老婆收藏了,那么多磁带就那么堆放着,只用于怀旧。磁带是我接触的最早的音乐产品,也是我第一次花钱买的音乐产品。10块钱的价格对当时的我来说是很高的,我买了那么多,现在几十块钱对我来说并不是很高,但我却一张也不买。

2,数字音乐不是音乐产品?
这说的不是我自己,是我以前雅虎的一个同事,是个姐们儿。这姐们儿做MP3搜索,但是自己却背道而驰,曾经对音乐制品发表过一通言论。大致意思是,MP3这种形式的音乐自己根本就不觉得是音乐产品,必须是有可见载体才是。我的理解是,无论是否花钱购买,数字音乐都不是音乐产品,黑胶、磁带和CD这样的才是音乐产品。这和我对于书的看法是一致的,这姐们一定要看到那盘磁带或者那张CD,亲手把它放到一个机器里面,然后按动按钮,听到音乐,这就像一个仪式一样隆重和精彩。

对于我来说,对于数字音乐的接受程度要比数字读物高很多,我很喜欢用电脑、MP3播放器听歌和音乐。这些年我在购买音乐上花的钱太少了,我都是从网络上下载免费的MP3来享受,虽然我知道这是不对的,但我一直都在这么干。无论是什么形式的音乐产品,我都觉得有写飘,并没有购买的感觉,这是我养成此种陋习的第一个原因。

3,一气儿下了几百张专辑
去年虾米网搞活动,我用几个账号轮番下载,最后下了好几百张专辑,几千首歌,一分钱都没花。虽然下的有些理直气壮,但我知道我这样做是不对的。对于付费购买图书和音乐这俩事儿,我采用了双重标准,我一方面认为花钱买书是天经地义,一方面又不花钱下载MP3。对于这个问题我自己也很纠结,音乐对我来说也觉得是要多牛逼有多牛逼的事儿,但对音乐来说我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式。

一方面很多音乐作品现在已经无法买到磁带、CD这样形式的产品了,而且现在听的方式也有所局限,因为环境或者快餐心里的作用对音乐的品质也没有了那么高的要求。但我知道,正是因为我们不付费购买买音乐产品,才导致了音乐产品的发行出了大问题,才导致了音乐质量出了大问题,才导致唱片公司和音乐人谋生的手段出现了大变化,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几百张专辑里面有61张Bob Dylan,36张Neil Young,7张Eric Clapton,3张The Wallflowers……。一是这些专辑已经不可能买到了,二是即使我付费了,这些钱能够跑到他们的腰包里面吗?三是他们还需要这些钱吗?四是下载的MP3已经能够满足我的需求了。仔细想想这四条,也就不难明白我为什么会这么疯狂的干了。

4,付钱支持我爱的
近些年,我也不是完全不买音乐产品,我只是对我最爱的才会付出。比如我记得是一百买了爽子的《离开》EP,我买了黑撒的两张正版CD,我真正喜欢这些音乐,我支持这些音乐人,我为之付钱。

5,消费现场
我对音乐的支持还是有的,主要是在现场上面花钱比较多,当然了都是些地下的、不入大流的音乐人。我觉得为了去现场享受音乐而付费是天经地义的,直观的原因是对方卖票,不买票就进不去,但这并不是决定因素。对于我来说,现场的感染力无限大,音乐就是要现场,现场听比从各种载体上听都要好过无数倍。而且很直观的能够看到音乐人付出了工作,看到大家都挥汗如雨的爽到极点,这点钱也就不算什么了。

对于音乐产业如何正向循环和发展的大问题,还是留在后面说吧。

分类: 生活日记

标签: ,

2 评论

  1. 陈连龙说道:

    让你的标题误导了

评论

个人介绍

大徐 / cnxjj
大徐

微信订阅号:趣味方法学
微信订阅号:趣味方法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