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远行-28-D16,High Camp 4850
5月4日
水,60
午饭,370
晚饭,1040
今天是很艰难的一天,虽然之前也有过很艰难的很多天,但今天是我第一次感到体力不够用了。海拔从4200米上升到了4850米,缺氧的感觉很明显了,尤其是最后一段从4540米的Base Camp到High Camp的那段时间。早上的天气是一如既往的灿烂,在这里的每一天都是这样,上午的天气非常晴朗,阳光明媚,感觉很温暖。中午的时候会开始挂风,下午下个雨或者下个雪,至少阴阴天,傍晚的时候一般天气又会好起来。
上午虽然也上升了不少,但没啥太多的感觉,天气很好也就拍了不少雪山的照片。这里已经几乎没有什么植被了,有的就是远处的雪山、近处的石头和河流,桥已经越来越小,但是路也越来越陡峭。
中午在Base Camp吃了好吃的pizza,量也不小,味道也不错。现在手抓饭我也吃腻了,换pizza感觉不错,觉得比国内做的要好吃。中午的阳光仍然非常好,在等吃饭的时候我在外面戴着墨镜躺着晒了好长时间的太阳,真是太舒服了。这里的木屋饭厅感觉也很棒,饭后我小睡了一会,几个导游和背夫凑在一起打扑克,看不懂他们玩的是什么。这个房间挂着一面雪山shizi旗,这是我第一次亲眼所见,所有人都不觉得惊讶,我想就应该是这样。
下午山路非常陡,上升很快,还伴随着风雪交加,是真的刮大风和下大雪。上到一半的时候开始下雹子,越下越大,风也越来越大。没有戴手套、攥着登山杖的双手开始吃不消了,假的冲锋衣也开始变成了雨衣,里面的汗水一点都出不去,里面的衣服都湿透了。
在几步一休息的艰难上升中,最终还是到达了今天的目的地high camp,感觉有点恶心,很累,而且很冷。这里唯一的一间hotel的饭厅并没有生起炉火,里面同样很冰冷,甚至感觉比外面还要冷。赶紧脱掉了里面湿透的衣服,换上了干的以后才算舒服了一些,有个背夫帮我搓了搓冰冷的双手,才感觉出了一点温暖。领了一条棉被,赶紧回房间套上睡袋、盖上棉被,小睡了一会以后才算是缓过来一点。
看来我的准备还真是很不充分,应该带一条羽绒睡袋、穿一件羽绒服,另外还要戴上保暖的手套以及帽子。我只带了抓绒睡袋、只穿了抓绒上衣和冲锋衣,没有手套,也只带了遮阳的帽子,防风、保暖只能用冲锋衣的帽子,效果一般。
4800米,这一晚将是我住过的地方种海拔最高的一晚了,很多老外正是非常惧怕在这个高度睡觉才选择了在Manang好好休息,然后用一天到4200,再用一整天从4200出发翻过到5400的Thorung Pass到对面3800米的Muktinath。这一天要很早出发,凌晨4点多到达High Camp,然后休息一下吃点东西继续出发,争取在上午10点左右到达Thorung Pass,稍作停留后下降,中午饭后继续下降,在下午4/5点的时候可以到Muktinath。我没有选择这样走,一是我觉得自己情况不错,在4800住一晚应该没有高反。二是我觉得那么走的话那天太痛苦了,至少要走15个小时左右,上升1200米再下降1600米。
这里已经到了雪线以上,下午睡醒以后,雪已经不下了,阳光出来了,开始感觉不那么冷了,我把湿透的衣服晾在了夕阳里。另外云也已经退去,远近的雪山都能够看的非常清楚,这些5k、6k、7k的雪山那么近,那么高,太好看了!
专门跑去hotel边上的一个小山峰上面去了,估计这个小山峰只有2百米高,但是当时在我眼里却变得很高。顺着大概30度的斜坡走了好长时间才到了峰顶,景色真是好看,这里不但可以看到四周围的山峰,也可以看到山下的没有什么雪的Base Camp。
现在正在满是老外的饭厅里面写今天的日记,仍然是一个大大的木屋,没有炉火但有阳光,不算太冷。老外好像都带着一本厚厚的书在看,我则除了写日记以外无所事事,我一直奇怪那么厚的书得多沉啊,事实上他们的书纸张很好非常轻便。
明天将是最艰难的一天,上升560米虽然不多,但这是从4850上升到5416,这里已经可以算是空气稀薄地带了。会在早上很早的时候出发,争取9/10点的时候就上升到Thorung Pass,甚至更早,拍好看的照片,然后快速下降到3800米的地方。从此上升已经结束,接下来就是连续的下降,唯一的上升是在倒数第二天,上升2000米去看日出,从1200上升到3200。是否要这样走,我还没有做出选择,毕竟这同样会是艰苦的一天,天气是否会晴好?景色是否会惊诧都还是未知数,另外,这些天看的雪山太多了,日出也看了不少,到时候再说吧。
昨天晚上睡不着的时候仔细想了想后面的行程,好漫长啊,是好还是不好?再长一些还是赶紧完成它?好像有些矛盾,也许是尼泊尔的环境让我想家了吧。吃的不好、语言不好、冰冷的天气、无聊的时间,这些都是现在我无法解决的问题。也许第一次出国就是这样吧,没有经验,准备不充分,以后再出来应该会好一些吧。
在国外旅行,有很多地方需要特别注意,吃、语言、无聊的时间、想家、旅伴,这些方面准备的不好,一定不会有好的感受。这可能也是很多人一直都没有走出去的原因,显然这些对每个人都会是个问题,这需要有一定的素质、准备充分、内心足够强大。不过我觉得总的来说这些都不是什么特别大的问题,也不应该是走出去的阻碍,只是做好会让行程更愉快罢了。
吃,大概只有两种方法解决吃的问题,一个是带上能够适应当地食物的肠胃,一个是带上适应自己肠胃的食物。对于中国人来说吃永远是个大问题,我们的口舌、肠胃享受的太奢侈了,太过挑剔。当地的很多食物很可能都达不到我们的要求,甚至可能是一种痛苦的体验,这对于我们的肠胃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需要我们的肠胃有足够的适应能力。另外口腹之欲的满足实际上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心情,谁不想在旅行中一直保持愉悦的心情呢?
吃当地的食物显然是最好的体验旅行的方式之一,但对于肠胃不适的人来说,这可能无法做到,特别是对于需要好体力的旅行而言,比如在国外徒步、登山、骑车,如果不能摄入足够的能量或者肠胃闹了罢工,轻微的会对旅行造成一些影响,让自己的身体不适,重的可能会让你无法完成行程,甚至造成身体上的病症。
第二种方式是带上适应自己肠胃的食物,这显然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同样会对行程造成一些影响。比如实际上你不能携带过多的食物,因为的负重总是有限的,你不能背上那么重的东西。而且行程中你只是浅浅的尝试当地的食物,这对旅行来说也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体验,这让你几乎无法融入当地的生活中。
总的来说,带上一些适应自己肠胃的食物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哪怕仅仅是榨菜、方便面、火腿肠这样的简单食物都会是身在异国他乡的你的一顿盛宴。对我来说,尼泊尔的食物简直是糟糕透了,这里好像只有两种食物,一是西餐,二是尼泊尔当地的手抓饭。西餐的味道和我在国内吃的大相径庭,根本无法在短期适应,而且份量很小。前半程我一直在吃这种西餐,弄的我经常拉肚子,每天凌晨几乎都会被饿醒。后半程我有时候吃尼泊尔手抓饭,这种咖喱饭的口味还可以接受,而且份量要大不少,米饭可以无限量的要。吃了一些顿以后我发现也不能每天都吃,那种奇怪的味道同样会让人觉得恶心。在10天多的时间里,我想的最多的是我在来时的路上在兰州站吃的那个红烧鸡腿,还有在日喀则吃的那顿川菜,当然也还有发面饼、榨菜和方便面。
语言,会当地的语言或者英语并不是必须的,不懂当地的语言甚至不懂英语,依然可以走遍全球的每一个地方。但这会带来一些副作用,沟通交流的问题自不必说,办事儿不方便也是肯定的,我觉得最严重的副作用是会带来很多无聊的时间,比如无法看当地的电视、报纸,也无法和当地人聊天,甚至无法和旅行中遇到的其他旅人沟通,这样也就无法再外面交到朋友。
语言是人的基本技能,现在仍然是英语大行其道的时代,因此英语的练习就很重要了。对于去国外旅行来说,最重要的当然就是口语和听力了,你能看懂、能写都不重要。我以前一直以为虽然我的英语很烂、口语很烂、听力更烂,但也可以和来外交流。实际上确实也可以,我可以看懂大部分的标牌、菜单,我可以买东西、住宿、点餐、砍价,甚至我还能和路上遇到的老外聊聊天。但我发现仅此而已,如果我想再进一步和当地的人沟通,再进一步和遇到的同路人沟通,我一下子就变得无能为力了。
对于我来说,胆量不是问题,我一直敢说,这次去尼泊尔也是挺敢说的。但是我发现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叽里咕噜的口音,我几乎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而当我自己想进一步沟通的时候又发现很多词儿我都不知道,也就是我不怕说错,但是很多词汇我不知道怎么说。最终的结果是,要不就是相互间的交流仅限于很普通的层面,比如聊聊天气、聊聊各自的国家、聊聊各自的行程,或者是几乎用单词在交流,或者是几乎不交流。
这让我非常郁闷,每天看着路上的老外们互相搭讪,互相大聊特聊的时候很难受。到目的地以后看老外们坐在饭厅一起玩牌、聊天的时候也很难受。赶上自己没有旅伴、没有事情做的时候就更难受了。语言的问题给我产生出了很多无聊的时间,让我觉得自己很孤独,让我觉得自己很弱小,让我觉得自己很丢人。
无聊的时间,因为环境、语言这些问题,你一定会遇到一些无聊的时间。比如你在路上走的时候,比如你吃饭的时候,比如你休息的时候,比如你睡觉前的时候。这些无聊的时间会对心情有很大影响,进而对行程的有趣性产生很大影响。在国内旅行的时候遇到无聊时间的可能性就要小很多,而且多数情况我们会有一些旅伴,几乎不会感到无聊。
也许有的人会喜欢这种孤独感,也许有人喜欢一个人静静的呆着和品位,但实际上人都是社会化的动物,你不可能一直这样。如果你做一个长期的旅行,超过10天,甚至超过3个月,你能够一直那样吗?每个人都会遭遇无聊的时间,都会遭遇空虚寂寞冷、都会有交流的欲望,这是个问题。
避免无聊的时间的方法,或者说是面对无聊时间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应该放开自己,让自己更多的融入当地,能够在陌生人面前尽量的打开自己,不放过任何沟通的机会和人。有能力使用英语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听懂不是那么标准的口音,带上书、电脑,或者带上旅伴。
旅伴,长途的旅行,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有好的旅伴都十分重要。有旅伴的好处有很多,比如可以不那么寂寞,有人聊天有人沟通。比如可以互相拍照而不会只拍风景不亮骚,同时也可以互相照顾互相帮助。比如可以和旅伴一起可以分担很多费用,比如平坦包车、住宿、吃饭、门票这些钱。比如可以交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
当然有旅伴也会有一些不好的地方,比如你需要照顾别人的情绪多了一些责任,线路和安排有不同想法的时候需要决策需要忍让。还比如遇到好旅伴的机会不是很大,那些洒脱、随遇而安、不斤斤计较、豪爽的旅伴总是不容易找到的。你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好的旅伴,他们可能缺乏时间观念,缺乏团队意识,不爱帮助别人,挑剔,闷骚。他们还可能总是和你的想法不一样,他们还可能充满了各种变数,他们可能从一开始就让你受不了。
和旅伴一起上路旅行,大概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从一开始就带上你的旅伴,大家从出发到结束,一起完成旅程。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在中间忽悠老外或者碰运气遇到同路的人。第一种方式保险,但难度挺大,时间、钱、路线、脾气这些都要对的上,但如果一旦找到好的旅伴,整个行程可以说就已经成功了一般。第二种方式可能是无奈之举,可能你在出发前压根儿就没找到合适的旅伴,他们不是时间不合适就是线路不合适,最终当你一个人出发的时候,你只能选择在路上碰碰运气这种方式了。当然也可能是有意为之,你可能希望这种不期而遇的状态,你喜欢随遇而安,在路上有各种各样的可能。这很刺激,也很实用,但对自己要求挺高,自己要开放的心态去打开自己,自己要能快速融入路上的环境和气氛,自己要有一定的判断力保证自己的安全。